|
QDII机锋难辨 社保、保险仅作试点 |
|
本报记者 明 皓
|
|
北京报道
开闸QDII需要决心和勇气,因为谁也不知道,开闸后带来的是涓涓细流还是洪水猛兽。
6月的中国证券市场风声鹤唳,在一遍“放水”声中,千五大关轰然倒下。
“有关QDII的情况属于高度机密,证监会目前的表态是‘正在研究中’。银监会并不是QDII的制定者,最后的决定权在国务院。”有消息人士向记者说。
他透露,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在国务院已经批准其海外投资申请,将作为“准QDII”概念投资香港市场。
“QDII方案机密”
“放水”之声缘于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4年在华外资银行会议上的一席讲话:“中国即将出台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管理办法”。
与对QFII的欢声雀跃相比,被视为姊妹花的QDII,从提出的第一天起,市场就没有给过好脸色。监管部门由此而三缄其口,审慎态度不言而喻。
据悉,有关QDII的政策制定涉及部门包括: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银监会等,而前期政策条文的制定则由证监会担纲。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证监会的表态才是QDII事态发展的风向标。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在今年年初已经先后获得国务院对其海外投资申请的批准,“但两家都不是真正的QDII,而是作为QDII政策的试点来批准的,其目的是为了QDII的正式实施积累经验。”
同时,据记者了解,作为QDII政策起步最基础的一环——托管银行根本没有任何动静。这与当初QFII出台前,各家银行先期预演的QFII托管资格大战相比,情形完全两样。
今年4月,社保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在言及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获批时的表态也意味深长,他说:“按我个人的理解,社保基金海外投资和QDII既是一回事又是两回事,但是没有必要把它们混在一起。”
同样的,今年3月保监会在与外管局交换了“允许保险公司资金投资到海外的资本市场”意见后,在起草给国务院的请示中,也仅仅是提出了一份“关于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方案”。
显然,保监会与项理事长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由于谈QDII而色变的市场效应太敏感,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意提及QDII。
准QDII
在加入WTO的承诺下,“双Q”的实施势在必然。国内的机构投资者是否已经成熟到可以经历国际市场的风雨的程度?谁也无法回答。试点从来就是最稳妥的做法。
QDII试点的意义在于:少数几家机构参与和少数资金投入。
少数的机构是指社保基金和经过批准同意的保险公司,而不是市场以为的“还包括一些经过审查的其他投资机构”。
少数的资金大概总规模在20亿-50亿美元。这部分资金主要是“社保基金在根据《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获得的留在海外的国有股减持资金,目前的规模有5亿美元左右”,以及“中国人保财险境外上市募集总额62.2亿港元、中国人寿境外上市募集34亿美元,此外财产险公司还有部分外汇保费收入”。
业内普遍认为,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申请海外投资是各有衷肠,社保基金是想拓展投资范围,实现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保险资金则是因为在内地直接入市困难重重,投资海外属于另辟蹊径之举。
两家资金都必须是现有的海外资金,这才是政策部门考虑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QDII试点绝对不能涉及到对A股市场资金分流问题。
从资金保值增值的原则出发,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的投资地点、投资范围等最后决策将非常慎重。
对此,项怀诚认为:“马上到海外投资或是香港运作,还没有做好法律上的、制度上的准备。必须要做好制度上的准备,要做好国际市场发展的分析,要做好投资管理人的选择,还要做好托管银行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是要通过专家委员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来讨论、评议、决定的,这是有时间过程的。”
“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的操作思路更多的参考范例,还是来自于其目前在内地证券市场上的经验。”上述消息人士说到。
他认为,社保基金不会自己直接参与投资,可能同样采取委托专业投资机构的做法进行海外投资运作。而保险公司则因为自身已经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其海外投资很有可能自己操刀。
投资海外,资产托管是基础。据悉,中国银行与中国人保日前已经正式签署了《委托资产托管协议》,该协议的签署使得人保财险在资金运作中正式引入了托管银行,从而构建了由委托人(人保财险)、管理人(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托管人(中国银行)三方组成的专业稳健的资金运营模式。
此举不仅使得中国银行成为国内首家为保险资金提供专业托管服务的商业银行,同时也使得中国人保开展海外投资业务快人一步。
而根据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除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的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两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中国再保险、中国平安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华泰保险、新华保险、泰康保险、友邦保险和中宏人寿等几家本外资保险公司将符合发起成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条件。
但试点不可能马上铺开,即使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金能够首批获准投资海外的还将是凤毛麟角。
投资海外=投资香港?
在政策酝酿的初期,QDII即被定义为“北水南调”,这个“南”即是指香港。但社保基金并没有将自己的海外投资仅仅局限在香港。
对于投资地点的选择,项怀诚表述得非常清楚:“对理事会来说,理念就是安全,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项怀诚表述的潜台词是:香港肯定是选择的范围之一,但是香港不会是唯一的选择。”
有业内专家指出,社保资金追求的首要目的是保值的基础上增值。在这样的大原则下,开辟海外投资渠道是其分散投资风险的基本操作。如果要参照国外养老保险的做法,社保基金海外投资将不可能将全部资金投向香港。更何况香港是以股票市场见长,而非债市投资见长。
该专家认为,养老保险类资金“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及现金流为主要投资目标”,而欧美国家的债市更为发达,其国债及一些高等级的债券符合这样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排除社保基金进入这些市场投资的可能性。
“在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美元有生息的可能,养老保险类资金还可以进入美元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操作。欧美国家发达的金融证券市场为社保基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机会。”该专家说到。
而对进入香港市场的这部分资金,有机构投资者认为,社保和保险资金最有可能的投资目标是一些同时在A股和H股市场上市的国企蓝筹股票,特别是一些H股定价低于A股的股票。同质不同价就是投资增值的机会。
看中这样机会的,除了社保和保险资金外,部分投资机构也跃跃欲试。
当市场正对QDII甚嚣尘上之时,一些内地投资机构已经先知先觉。
有市场人士透露,这部分机构投资香港的通常途径是,在境外注册一家BVI(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以这家公司的名义到香港再注册一家本地公司。然后,以这家公司的名义就可以进入证券市场了。
|
|
| | | | | | www.21cbh.com | | 21世纪大师论坛 | | 成都西部投资论坛 | | Info21讯 | | | | | | 邮发代号:45-118 全年订阅价:208.08元人民币, (香港地区:520元港币) 全年订户有大量礼品赠送, 详情请电:(8620) 87372290 短信订阅: 订新闻短信,赠电子报纸;在手机输入短信 MFJJ,移动用户发送到1035,联通用户发送到9035 即可; 1.50元/期,包含3条焦点新闻标题短信+同期电子版报纸 详情请电:(8620) 37651458 [网上注册] | | |